一副对联话清廉
近日,在晚间打开《学习强国》APP学习时,看到了一篇《楹联里话官德》的文章,十分喜欢。文中提到的“仕于朝者以馈遗及门为耻;仕于外者以苞苴入都为羞。”这副楹联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这副楹联系明代王恕撰写的。
王恕是陕西三原人,明朝贤臣,曾历仕五朝,为官十九任。成化年间,他受皇帝诏令上奏陈述事情21次,上奏提建议39次,每次论次评定不讲丝毫避讳,以至于常惹得皇帝龙颜不悦。遇到朝廷不应该办的事情,满朝文武皆不敢言,大家便希望能听到王恕上奏,而往往在这时,王恕的奏折便到了。因此,当时便流传有一句歌谣:"两京十二部,唯有一王恕",说明当时只有王恕一个人敢讲真话,以刚正清廉而著称。明弘治年间,官员之间馈送贿赂成风,时任吏部尚书的王恕有心除故鼎新,故在尚书府外书此联,告诫在京城为官者,应耻于有人登门行贿,在地方为官者,要羞于入京向上司送礼。确实,礼之轻重如何,能衡量人之拙贤,若以此为念,则定会风气败坏,法纪无存,选人用人也就失了标准。
在铜川市档案馆里保存着一帧明宪宗皇帝颁发给时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王恕的褒奖诰命。诰命呈卷轴式,正面用丝织成,从右至左颜色依次为褐、白、蓝、黄、白、绿、白等8个色段,并分别织有本色与间色云纹图案。诰命正文写于中间的5个色段之上。卷首蓝色绫织有竖排的"奉天诰命"4个篆字,两侧各织白龙一条,右侧龙头朝上,左侧龙头朝下。蓝色段将尽处的左上角为诰命起首第一字"奉"字,接下来的红色段起首则为"天承运"三字。紧接着在4个色段上用墨笔正楷书写诰命全文,其中包括对王恕本人的嘉奖与赐封、王恕到此时为止的历任职务、对王恕两位亡妻的恩赠和诰命的颁布时间。最后一个色段左上方为骑缝编号,加盖有"广运之宝"4个篆字的骑缝大印及诰封的织造时间(景泰二年月日)。轴首背面有后人写上的"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王恕并二妻"几字。轴尾背面写有"景泰七年四月分表背匠张狗儿、织匠王安住、挽匠朱文和"字样,显然是当年诰封制作者的姓名。
诰命中对王恕的评价很高,说他"发身贤科、擢官法寺,历年滋久,详刑唯明,遂迁长于大郡,亦屡更于藩服,益者能声,爰升今职",因其"劳效弥积",所以"恩典宜加",特将他提拔为通议大夫,并"赐之诰命,以示褒嘉。"并希望他"确冰檗之持,慎风纪之守,美誉不渝,显庸无替。"
现在,这帧明代成化年间的“奉天诰命”长卷,历经550余年沧桑,依旧颜色鲜艳、质地良好,完好地保存在铜川市档案馆内。
今日读此楹联,确有“虽时空相隔,但见字如面”之感。古镜今照间,我们能清晰地感受到古代仁人志士在楹联中展现的官德风骨。一联虽小,堪为官箴。现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党的十八大、十九大都对从严治党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党员干部一定要牢记清廉是福、贪欲是祸的道理,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任何时候都要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清白,把执政为民的理念落实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上,努力践行好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一名合格的党员,当一名优秀的公仆。
(白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