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铜川档案信息网!

网站首页

区县动态

当前位置: 档案动态 > 区县动态

耀州里的档案

——耀州区第一个中共党小组

发布时间:2021-04-08 10:34:45 来源:耀州区档案馆作者:浏览次数:

  耀州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也是一个有着灿烂文明的家园,文化积淀博大深厚,人文历史灿若星河。当你遨游于耀州历史档案的大海里时,你会为他浩若烟海的文明而感叹,也会为你生在这样一个美丽的地方而自豪。
  耀州自古设县治州,距今已有两千一百多年历史。耀州之名源于东依宝鉴石山,偶有祥光如鉴,“光耀州城”之说。耀州地处要道,是北出关中的“关辅襟喉”,“北山锁钥”。又是黄土高原向南延伸的残塬沟壑地势,地形多样,名山胜川众多,风景秀丽,物产丰富。前有煤炭水泥流金岁月,今有养生保健宜居福地。佛教名山大香山举世闻名。孕育了“一圣四杰”等许多伟大的历史人物,也是陕甘边红色革命的发源地之一。故有“北长蛇南宝鉴东漆西沮三坳平畴五河纵贯百里山川织锦秀,汉祋祤晋泥阳唐华宋耀七县来属四城迁治千年历史铸辉煌”;“瑶池灵地漫山蕴宝遍野生金堪比天外昆仑,曲水奇峰连云耸翠溪径通幽胜似人间桃园”之赞。
  耀州是历史源远流长的耀州,耀州档案是浩瀚如海的宝库。今天的我们翻阅这些历史档案,就如同站在海边沙滩,沐浴千年阳光,捡拾被海潮冲到岸边的贝壳鱼获。我们有责任发挥档案“存史、资政、服务、育人”的宗旨,充分发扬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增强四个自信,特别是文化自信,为耀州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通过“耀州档案”微信平台,讲述档案里的耀州故事。览史实,学党史,观山水,访名人,寻古迹,啖美食。把档案里的耀州故事以拾贝采珠的形式呈献给大家,让耀州文化焕发新活力,放射新光芒。  

耀州区第一个中共党小组


  耀州(原耀县)地处陕西中部渭北高塬南缘,是渭北高塬重镇,东望河洛,西揽关陇,南接长安,北达榆塞。是连接关中和陕北的交通要道,素有“北山锁钥”、“关辅襟喉”之美誉,耀州置县历史2170多年,2002年撤县设区,总面积1617平方公里,人口33万。耀州是西北革命的摇篮。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照金创建了西北地区第一个山区革命根据地——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


  土地革命战争初期的1928年下半年。渭华、旬邑武装起义和关中数县农民暴动失败。国民党陕西省委当局到处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关中地区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中。这时,张邦英、曹雯受中共陕西省委的指派回到家乡耀县,建立发展地下党组织,开展革命活动。


  张邦英,耀县孙塬泥阳堡人,小名考生,字杰丞,化名常方一,生于1919年5月,2010年6月29日在北京病故。1927年3月,在西安民立中学上学。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秋转为中共党员,后任中共民立中学党支部书记、特支书记。曾担任渭华暴动党的东路交通员。张邦英是耀县早期党员之一,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创始人之一。

  

  曹雯,别名曹子云,耀县城关人。1927年在西安民立中学上学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秋转中共党员,任西安民立中学团支部书记。1928年冬,与张帮英一同毕业后,回到耀县,是耀县早期党员之一。


  按照党组织的安排,他们回到耀县后,经过暗访与参加渭华暴动失败后投亲、隐蔽于耀县城里的共产党员冯宏儒接上组织关系。
  冯宏儒,渭南冯家村人,1927年6月,在渭南中学上学时经李寿仁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受组织委派到渭南黑张口小学担任教员。1928年2月,任黑张口党支部书记,参加了渭华起义,同年8月渭华起义失败后来耀县隐蔽。
  张帮英、曹雯、冯鸿儒按照中共陕西省委的指示,经过精心筹划,于1928年冬在耀县城西街面坊建立了耀县第一个中共党小组,推选冯宏儒为党小组负责人,时有中共党员三名。党小组建立后,为了便于开展工作,冯宏儒的公开身份为耀县西街面坊的帮工,张帮英到县立第一高等小学担任教员,曹雯到耀县南街女子小学担任教员。他们三人利用各自身份的便利,积极宣传革命道理,开展革命活动。冯宏儒深入贫苦民众,宣传进步思想。张帮英、曹雯在学校课堂上讲解“三民主义”课程,课后和教师学生交谈中国革命形势,传播共产主义思想。
  耀县第一个中共党小组的成立,开始了马克思主义在耀县的传播。 

分享给好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