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里的耀州》(第九期) 乔世宁与《丘隅集》
前言
耀州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也是一个有着灿烂文明的家园,文化积淀博大深厚,人文历史灿若星河。当你遨游于耀州历史档案的大海里时,你会为他浩若烟海的文明而感叹,也会为你生在这样一个美丽的地方而自豪。
耀州自古设县治州,距今已有两千一百多年历史。耀州之名源于东依宝鉴石山,偶有祥光如鉴,“光耀州城”之说。耀州地处要道,是北出关中的“关辅襟喉”,“北山锁钥”。又是黄土高原向南延伸的残塬沟壑地势,地形多样,名山胜川众多,风景秀丽,物产丰富。前有煤炭水泥流金岁月,今有养生保健宜居福地。佛教名山大香山举世闻名。孕育了“一圣四杰”等许多伟大的历史人物,也是陕甘边红色革命的发源地之一。故有“北长蛇南宝鉴东漆西沮三坳平畴五河纵贯百里山川织锦秀,汉祋祤晋泥阳唐华宋耀七县来属四城迁治千年历史铸辉煌”;“瑶池灵地漫山蕴宝遍野生金堪比天外昆仑,曲水奇峰连云耸翠溪径通幽胜似人间桃园”之赞。
耀州是历史源远流长的耀州,耀州档案是浩瀚如海的宝库。今天的我们翻阅这些历史档案,就如同站在海边沙滩,沐浴千年阳光,捡拾被海潮冲到岸边的贝壳鱼获。我们有责任发挥档案“存史、资政、服务、育人”的宗旨,充分发扬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增强四个自信,特别是文化自信,为耀州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览史实,学党史,观山水,访名人,寻古迹,啖美食。结合党史学习教育,耀州区档案馆在微信平台推出《档案里的耀州》专栏,把档案里的耀州故事以拾贝采珠的形式呈献给大家,让耀州文化焕发新活力,放射新光芒。
乔世宁与《丘隅集》
著述编纂了耀州历史上第二部《耀州志》的邑人乔世宁,是耀州历史上著名的能官和学者,他不但为人正直,做官清廉贤能,著书立说更是堪为经典,深得时人学习师从。
乔世宁(1503年-1563年),字景叔,明耀州香坡里小丘村(今耀州小丘)人,年轻时曾就读于三石山(今耀州大香山),故自号“三石山人”。嘉靖四年(1525年)中陕西乡试乙酉科解元(即陕西省第一名),十七年(1538年)高中戊戌科二甲第八名进士,为明、清两代耀州文人学士中科举名次最高一位。历任南京户部主事、湖广督学、河南参政、四川按察使等,后丁忧归乡。
乔世宁一生为官清廉,不徇私情,是一位能吏。初授南京户部广西司主事,后以佥事按川南。“时行郡县,奖良罚恶”(《丘隅集附录》)。受到时人称赞。在湖广督学任上,公正廉明,举贤任能,经他提拔的官员都是人才,“所擢拔无愧颜” (《丘隅集附录》)。为河南参政时,曾奉皇命招募士兵,他严格把关,认真挑选,招募的士兵个个遵规守法,“有诏募兵河南,世宁部署严整。时裁损供费,诸应募恶少,多道亡且掳掠,独大梁士卒无一不法者”(《丘隅集附录》)。
乔世宁不但是一位能吏,更是一位积书万卷、著作丰富的学者。
乔世宁幼年聪颖好学,勤读经史,尤好诗文。明代“前七子”之一的何景明(仲默)督学陕西时,察看其学业,誉其“国士无双”,并亲授作诗之法,“谈必移日”(《静志居诗话》)。从此,世宁文思大进,意境超俗,以诗文在关中一带享有盛誉。《盛明百家诗》云:“景叔诗为时推重,在康对山、王美陂之上”。乔世宁之名不止诗文,他的德行人品,在当时,也已享誉一方。“人人仰服,德行比于光岳” (《丘隅集序》)。经常听他议论讲学的人很多。来关中新任官员的他的学生们,都一定会绕道前来拜访。乔世宁去世后,百千人拥道吊送,扼腕不已。
乔世宁潜心学问,藏书万余卷,对藏书内容“鞠明究臐,繤英撷华,凡宇宙间广长数千万里,上下数千万年,靡不融浃” (《丘隅集序》)。他学识渊博,探究深透,贯通古今。
乔世宁为官十五年,食不重味,身不离布衣,为人清淡简朴。他不重功名,“爵禄皆不入其心”(《丘隅集序》)。唯醉心于诗文著述。除为家乡编纂志书(《耀州志》)外,另著有诗文集《丘隅集》一十九卷行世。《明史·艺文志·关中历朝文抄》、《万有文库》均录其诗文。
耀州区档案馆现藏乔世宁《丘隅集》影印本,一套两宗四册,共一十九卷。其中诗作396首,族谱5篇,叙34篇,墓志、传、记、碑、颂、赞30篇,意见1篇。共466篇(首)。
其十九卷具体分别是:
卷之一,五言古诗18首;
卷之二,七言古诗52首;
卷之三,五言律诗75首;
卷之四,五言律诗67首;
卷之五,五言排律20首;
卷之六,七言律诗42首;
卷之七,五言绝句42首;
卷之八,七言绝句80首;
卷之九,族谱5篇;
卷之十,叙15篇;
卷之十一,叙19篇;
卷之十二,记5篇;
卷之十三,碑4篇;
卷之十五,墓志8篇;
卷之十六,墓志8篇;
卷之十七,传3篇;
卷之十八,颂1篇赞1篇;
卷之十九,意见。
《丘隅集》由友人如皋的孙应鳌作序,成集于明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取名为丘隅,来自于乔世宁自命《诗经·绵蛮》中的一句诗:“绵蛮黄鸟,止于丘隅”。小丘是他晚年隐居之所,丘隅一词也体现了他对世俗的淡漠和远离。
乔世宁的《丘隅集》,是乔世宁思想和情感的集中体现。他的诗作“整而不浮”,“如清泉放溜,新月挂树”。“趣本尔雅,调亦清和,规模沈宋,时沿李白” (《丘隅集附录》)。他的其他著述,议理深邃,切中时弊,务实无华,好多见解于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作者:张国衡 审核:成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