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档案馆红色档案诵读——耀州区第一个党小组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立足档案工作职责职能,宣传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在陕西的光荣历史、奋斗历程和辉煌成就,弘扬三秦革命先烈先辈在各个年代形成的优良传统、优秀作风和伟大精神,推动红色基因融入党员干部血脉、根植人民群众心中,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的强大精神力量,耀州区档案馆按照全省档案系统统一安排,积极开展“百家档案馆红色档案诵读”活动。
铜川市耀州区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也是一个有着灿烂文明的家园,文化积淀博大深厚,人文历史灿若星河。耀州素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波澜壮阔的辛亥革命使耀州成为陕西传播进步思想较早的县份之一。在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各个不同的革命历史时期,铜川市耀州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发展壮大党的基层组织、开展武装斗争、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人民政权付出了巨大牺牲,做出了卓越贡献,发生了很多感人的红色革命故事。
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铜川市耀州区第一个党小组创建的故事。
在“五四运动”以后,随着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当时在北京、上海、湖南、西安等地求学的陕西耀州籍学生何尚志、刘林圃、张邦英、曹雯等先进分子较早地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和俄国十月革命的理论,并在外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们在外求学和从事革命活动期间,通过书信等形式不断将《新青年》《共进》等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杂志书籍带回家乡,使马克思的无产阶级革命学说在耀县得到广泛传播。他们先后受党组织的委派,陆续返回耀县进行革命活动。
耀县第一个共产党小组诞生地--西街面坊
大革命时期,耀县受新文化思想的洗礼,尽管没有共产党的组织,但有共产党的活动。1925年2月,陕北国民革命军杨虎城率领的前敌总指挥部移师耀县城,7月,杨虎城按照孙中山创办黄埔军校的做法,在耀县创办了“三民军官学校”,8月,杨虎城部编为陕西国民军第三师,军校亦改名为“三师三民主义军官学校”。学校为耀县培养了一批投身国民革命的军事人才,部分学员后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杨部驻耀期间,深得民心,激发了耀县民众参加国民革命的热情,为后来的耀县农民运动和中国共产党耀县地方组织的建立打下了坚实基础。
大革命失败后,土地革命战争初期的1928年下半年,渭华、旬邑武装起义和关中数县农民暴动失败。国民党陕西省委当局到处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关中地区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中。这时,耀县籍青年学生、共产党员张邦英、曹雯受中共陕西省委的指派回到家乡耀县,建立发展地下党组织,开展革命活动。
张邦英、曹雯、冯鸿儒按照中共陕西省委的指示,经过精心筹划,于1928年冬在耀县城西街面坊建立了耀县第一个中共党小组,推选冯宏儒为党小组负责人,时有中共党员三名。党小组建立后,为了便于开展工作,冯宏儒的公开身份为耀县西街面坊的帮工,张邦英到县立第一高等小学担任教员,曹雯到耀县南街女子小学担任教员。他们三人利用各自身份的便利,积极宣传革命道理,开展革命活动。冯宏儒深入贫苦民众,宣传进步思想。张邦英、曹雯在学校课堂上讲解“三民主义”课程,课后和教师学生交谈中国革命形势,传播共产主义思想。
耀县第一个中共党小组的建立,点燃了革命的星星之火,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在耀县的传播,标志着一支新的革命力量登上了耀县的政治舞台。
(作者:杨应虎 审核:成艳)